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新需求视角下农村科普供需匹配及路径优化研究(上)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吴祖赟、汤书昆等     发表时间:2023-03-27     阅读次数:    


[摘要]农村科普供需结构的优化是农村科普实践良好发育的关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化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组织与新型农民对科普产生了大量新需求,这对现阶段以传统供给模式运作的农村科普工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前期深度的乡村调研及驻村访谈,总结了当前农村科普显著的四大新需求方向:新人才需求、新平台需求、新资源需求以及新机制需求。从农村科普的供需模式出发,探究其供需匹配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社会化协同科普服务平台、重视基层科技示范以及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科普机制四条下一步值得关注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科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需失衡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深化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也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推进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具体行动路径,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达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而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在农村的有效传播以及农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中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的提出更充分彰显了农民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群体中的关键地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推动着农村科普全方位、深层次新需求的产生。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需求与愿望也在社会环境的刺激和牵引下发生显著改变,对于科普的主动需求逐渐增加,亟待在发现新需求的基础上寻找适配的优化供给思路。目前,针对农村科普需求的研究集中在农村科普供需失衡现状、农村科普供需对接存在的问题以及地域性农村科普需求现状等,而对于阻碍科普供需匹配的因素以及如何应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普需求新变化的探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在深入吉林、浙江、重庆三省市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提炼当前农村科普的新需求指向,归纳当下农村科普供需的模式,探究农村科普供需匹配状况及影响供需匹配的主要因素,提出农村科普供需匹配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乡村产业、文化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1 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

按照观察若干有代表性的中观与微观区域的研究思路,针对农村科普的需求侧发展形势与突出问题进行调研。课题组基于2017—2018年农村科普现状调研与分析的积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较广泛的预选点调研和考察,通过对自然条件、地理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考量,力求调研对象涵盖有区分度的地理区域,不同需求的科普对象和有所区分的科普现状。据此考虑,课题组以东北地区、沿海发达地区、西南多民族地区为区划样本,在具有表征意义的省份进行深入乡村经营主体微观现状的考察,于20196月至202012月,集中选取了东北地区的吉林省、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共9个中观区域23个微观田野考察点为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调查,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六类新型经营主体内的个人或组织负责人以及当地村民、科普讲解员等在内的60余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共收集访谈报告42份,获取了关于农村科普工作开展、科普功能发挥、乡土文化创新与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的信息、经验与知识相关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科普新需求,总结归纳农村科普供需关系的典型结构、农村科普供需双方的协同模式与面临的关键问题。

2 农村科普发展中的新需求方向提炼

在吉林省、浙江省、重庆市9个区县市的调研访谈中,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发现农村科普需求变化显著。根据调研对象在案例中的态度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农村科普发展主要存在四个重点新需求,包括点对点解决多元技术问题的新人才需求、促进科技服务精准对接的新平台需求、实现科普形式多元丰富的新资源需求以及完善区域差异化科普体系的新机制需求,从而为优化农村科普供需匹配提供现实依据。

2.1 新人才需求:多元技术点对点精准帮扶需求迫切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科技人才。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下,职业农民需要的科普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农技推广所能解决的范围,不仅表现为对高端产业技术的需求,还表现为对产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多元技术的需求。

从纵向的技术追求上来说,在农业产业链前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例,具有市场颠覆性的新技术才能高效推动产品创新与产业发展。浙江省龙游县善蒸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无法控制糯米酒的酸碱度,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发酵环节难以把握,费力寻求领域专家正是因高端技术需求而产生的人才需求。从横向的科普范围来说,农业生产者已从传统散户转向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其需求表现为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技能知识。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的主席表示,农村科普培训的基础生产知识,农民都已经掌握,但农民开展的农业活动范围广,经营形式各异,单调统一的科普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新的需求。多地科协也表示,现在农民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种什么、养什么、怎么防病虫灾害等扫盲性知识,而是切实符合实际需求的、针对性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也就需要相应专业的农村科普人才。

2.2 新平台需求:科技服务与乡村需求急需精准对接

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包括技术和人才,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村、农业及农民,而链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平台的建设。从调研现状看,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户在获取专业农技知识、产业延伸知识中处于边缘地位,既没有形成联合体,缺乏与合作社、行业协会、农业农村局、科协、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交流的机制,而且农户与农户之间互通机制弱,基本靠自己摸索掌握病虫害、养殖、施肥等农技知识,信息渠道闭塞,导致新知识传输和新技术转化的梗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自身的组织规模和协作化建制在平台建设上具有优势,但围绕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或服务,在交流、宣传、推广等多方面仍缺乏系统性的合作平台和高效的交流机制。在尝试更深层次的技术交流实践中,如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时缺乏相应的对口安排,基本采取出现问题自己解决的方式。以浙江省嘉善县九熊黄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例,其在果树种植中,未能较好地掌握开花期、受孕期等专业知识,遇到异常气候,就会严重影响收益,而在通过试验田自行摸索的过程中,一直未实践成功,既浪费资源,又无法取得稳定支撑的成果。技术专业方向中自行摸索的挫败感也会导致各经营主体内生活力不足。缺乏以科研院所、高校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提供者与农村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平台,无法形成合力解决实际问题。

2.3 新资源需求:农村科普形式需求趋于丰富多元

在数字化时代,农村科普受众对科普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领域狭窄,形式僵化。科普方式尚未实现有效优化,新技术实训操作、新模式应用实习、视频类技术实践讲解等连贯性高、互动性强的科普模式在农村普及度较低。调研中,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科协反映,大部分农村科普活动的开展形式仍然以发放宣传册、开展科技下乡讲座、设立科普大篷车为主,科普产品拘于传统的科普画廊、图书、音像制品等,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无力支撑重点服务对象素养提升、传播技术迭代等对科普效果的诉求。

科普资源的充分配置正是推动农村科普新形式更好实现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县级财政能力不足,无法支持计划建设的科技馆,导致项目始终未落地建设,资金的匮乏阻碍了科普场地资源的拓展。在科普产品资源及信息资源方面,调研点基本都会配备如科普画廊(宣传栏)、科普e站、科普图书阅览室等,但更新率、使用率、巡展频率仍然较低,且在普及专业性、技术性知识时出现较多术语,没有挖掘语言的群众化和地域化,导致农民难以理解,形同虚设。正是由于农村科普缺乏相应的科普资源,且科普资源要素间环环相扣,互相影响,无法为科普形式创新提供后备支撑,最终导致科普形式多数还停留在原始传统的形态中。

2.4 新机制需求:区域农村科普需求差异复杂多变

区域间地形资源、文化资源等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对于科普需求呈现差异化,地方科协等相关组织的应对机制有待完善。东北地区多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而南方地区多丘陵,以特色农业为发展路径,面对不同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地方科普工作的聚焦内容以及应对策略普遍存在同质化。实际工作中,重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少数民族倾斜也应是当前区域性科普机制完善的重点之一,少数民族地区需考虑文化差异性,吉林省前郭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相比其他地区,这些地区更应重视民族文化习俗与科普工作开展之间的问题。文章选摘自《科普研究》,作者系吴祖赟、李思瑾、汤书昆、朱洪启。



 
上一篇:21世纪以来我国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出版现状和对策分析(下)
下一篇:新需求视角下农村科普供需匹配及路径优化研究(下)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