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医学健康类科学小品赏析(1979年至今)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党伟龙     发表时间:2023-04-22     阅读次数:    


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文化氛围也为之一变。反映到科学小品的创作中,就是政治色彩愈来愈淡,创作风格日趋多元化。

1979年至今,以2000年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学小品的创作在平稳发展,有一些创新,但整体风格仍较为平实,作者以中老年专家为主。进入新世纪之后,网络文化逐渐繁荣,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科学小品也呈现出异以往的特殊风格,尤其在公益科普团体科学松鼠会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青年作者,给科普创作界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一、1979—2000

范作彭《妈妈不要再吸烟了》(《科学画报》,1978年第10期)和吴顺德《香烟的自供》(《文化与生活》,1979年第4期),都是讲吸烟之害,但角度不同。前者专讲吸烟对婴幼儿的危害,引用了许多数据并列了表格,有触目惊心的效果。后者则别开生面,采用第一人称,用香烟的口吻讲述自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首先,介绍人们对吸烟的爱好令飘飘然,我还觉得自己的风格挺高,把自己燃毁,而换得人们的愉快,这不是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吗?但随后,科学知识让意识到自己对人类健康多方面的危害,包括对妇女儿童的危害,从而感到内疚不已。最后,毅然决然改过自新,为了大家健康长寿,更好地为祖国的富强和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我愿意早日与君告别,永远地告别!这是把香烟作为一个童话人物来描写,随着香烟心理的变化,产生一波三折的生动效果。总的来说,前一篇的学性、事实性较强,但有平淡之嫌;后一篇的趣味性、可读性较强,在写作手法上颇有可取之处。储品良《脸的自传》(《科学24小时》第5期,1983年)也采取了第一人称,通过脸的自述来介绍相关知识,这种写作手法较之平铺直叙更能突显科学小品的文学性。

妇科名医林巧稚《和女同志谈锻炼身体》(选自《浪花集》,1980年)一文,将一直受到忽视的女性健康问题提上日程。她以身作则,结合个人经验,鼓励女同志破除偏见,多参加体育活动。写作此文时,林巧稚已是70多岁的长辈,她以一位和蔼长者的身份,用亲切随和的语言娓娓道来,说服力很强。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营养与健康息息相关。食物类小品也能写得妙趣横生。如胡开先《味如蜜藕更肥浓》(《科学浪花》、1981年第1期)、江幼农《北京的水萝卜》(《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年)。两文都引用了多则古人记载、民间俗语,文化气息浓厚。如前者题目即来源于范成大诗句,又引苏东坡诗和陆游《观蔬园》《随息居饮食谱》《本草纲目》等记载,最后以俗语白菜是一宝,户不可少,盛宴用得上,便饭离不了结束全文;后者以吆喝声萝卜赛过梨来,辣咧换开篇,描写了老北京人冬夜对炉分享心儿里美萝卜的场景,很富于生活气息,又引吃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地爬等俗语,水萝卜赛如梨”“琼瑶一片,嚼如冰雪等古人赞誉之辞,可谓栩栩如生。

养生之道是许多中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汪佩琴《刘姥姥红楼夺寿魁》(《上海大众卫生报》,198414日)虽然篇幅短小,但饶有趣味。该文是汪佩琴著《红楼医话》的首篇,全书借《红楼梦》这部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利用某些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解传统医学知识,立意新奇,引人胜。刘姥姥是贫苦村妇,却比衣食优渥的贾母还要长寿,正因为她粗茶淡饭,饮食节制,多素少肉,才能在红楼世界中寿魁。这对食物极大丰富的当代城市居民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沈自尹院士《站在养生之道的岔路口——全民保健热中的冷思考》(《自我保健》,1999年第2期)一文高屋建瓴,对20世纪90年代的全民养生热潮做了精辟的总结和反思。该文讲了四个话题: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长寿——靠五谷杂粮还是高级营养”“滋补——让药人:还是人去凑药’”“养生——左右为难时做做思考题重若轻地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容易令人困惑的几个养生难题,最后更教给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时先做五道选择题,重点在于结合自身情况,并遵循适度的基本原则。这就解决了养生保健中很多富有争论的问题,令人豁然开朗,既明白了正确的养生方法,也掌握了善于鉴别真伪、不轻信盲从的科学方法和精神。该文以理服人,文字朴实但说服力很强,在当时的非理性养生热潮下,发出了科学声音,能够产生引导舆论的旗帜性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疾病也出现了新类型和新特色。王天胜《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现代文明病》(《山西日报》,1987 1027日),敏感地注意到了这种趋势。例如,家用电器的普及,催生了电视病、风扇病、空调病等;饮食条件的改善,引起了巧克力综合征、滥用味精综合等;现代工农业的发达,造成噪声综合征、光污染征等;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带来星期日病、紧张病等。作者的眼光独到而超前,他注意到的这些病症,在今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发人深省。此外,马文飞《接吻·性爱与健康》(《新家庭》,1997年第1期),从饶有趣味的恋人接吻谈起,介绍了中外接吻文化的差异,以及接吻的生理作用、接吻不当造成的健康问题等,语言生动,内容诙谐,并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可读性比较强。

此外,冯新为《疼痛——坏事还是好事》(《大众医学》,1992年第10期),题目就很吸引人,开篇即用感叹句引出话题:疼痛,当然是坏事嘛!疼痛,多么受罪,多么折磨人,多么难以忍受啊!随后,又将全文分成痛得不得了”“不痛不得了”“疼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躯体痛和内脏痛”“不痛了不得五个部分,正反对照,抽丝剥茧,一步步揭示疼痛背后的生理机制。语言活泼,说理透彻,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

二、新世纪(2000年至今)

新世纪后,一方面延续了之前的创作风格,以平实为主,小品作者多为该领域的中老年专家;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科学松鼠会及其代表的轻松幽默调侃型小品迅速风靡,给科普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洪昭光是近年来热心科普的一位医学名家。他的《奇妙的步行,世上最好的运动》(《今日科苑》,2002年第7期),大量引用中外名人名言、民间俗语、现代研究成果和古代典籍等,内容极为丰富。他还擅长用朗朗上口的格言诗总结全文,文末录《21世纪格言》三首,如《步行三宝》: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步行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步行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步行吧!语言直白可亲,尤其贴近中老年读者。

常敏毅《茶叶减肥说君知》(《前进论坛》,2004年第3期),是一篇很典型的科学小品。首先,篇幅短小,全文约一千字;其次,话题小巧而切合日常生活,专论饮茶对减肥的功效;再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水乳交融,既引用了古人的论述,也引用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文学性和科学性相得益彰。文章结尾云:你若为肥胖而苦恼吗?不妨就成为饮茶一族吧!很简洁有力,能勾起读者的尝试欲望。

最近5年,科学小品界可以说是科学松鼠会的时代。

2008年,公益科普团体科学松鼠会的崛起成为当年十大科普事件之一。几年来,其人气持续升高。它的理念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让科学流行起来,令人耳目一新。201010 月,科学松鼠会的姊妹机构果壳网http://www.guokr.com/)上线,与松鼠会的官方网站(http://songshuhui.net/)一成为科学小品发表的重镇。这些小文章面向青年网友为主,融合了许多时尚元素,如选题千奇百怪、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喜欢调侃恶搞、在嬉笑怒骂中讲述科学知识等。

姬十三,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的创始人,也是这一科学小品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他本人为神经生物学博士,因此偏重于医学生理类创作。他《年年岁岁,有人猝死》(科学松鼠会官方网站医学专栏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30320081027日),开篇以文娱界名人侯耀文、马季等死为引,劝读者珍爱生命和健康:同学,珍爱生命,远离猝死……如果你正在经历高风险的生活,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快洗洗睡吧!接着介绍了造成猝死的元凶——病,用交通堵塞和小摊小贩占用主路来比喻血管的粥样硬化,又讲到生活方式的影响,指出冠心病并非老年人专利。虽然谈的是沉重话题,但行文不失幽默,又采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把燥的医学知识娓娓道来,富于感染力。

青方《人为什么吃药》(科学松鼠会官方网站医学专栏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94472009215日),不足千字,但寓意深刻。从人们习以为常的有病就要吃药这个观念出发,一针见血指出现代人滥用药物,其实是把健康当作了上帝,人们要通过吃药来敬拜健康这个神,而保健品和滋补的观念是另一个敬拜健康这个神的办法。最后指出:英文里Drug,既是药的意思也是毒品的意思,算是一个寓意很深刻的词汇了。该文的哲理性和思辨性较强,可见看似纤巧的小品文也可以举重若轻,谈出大道理。

云无心和薄三郎堪称科学松鼠会的主力作者,前者为食品学博士,后者是医学博士,在专业素养上无可挑剔,并且都有实体书问世(即网络文章结集出版),在业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云无心《如何成为养生大师》(《吃的真相2》,重庆出版社,2011年),与前面提到的《站在养生之道的岔路口——全民保健热中的冷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也是一种冷思考,但与沈自尹院士的老成持重不同,该文笔调辛辣幽默,用各种调侃加讽刺之语,揭露张悟本等养生大师们的骗人把戏。比如,作者认为,百无一用者,只要身体还算健康,就可以考虑去做养生大师用周星驰的话说,这是很有前途的职业’”。成为大师有几个步骤,先找个唬人的出身,如名门世家等;建立自己的理论,秘诀是大堆常识加故弄玄虚必须要有雷人的理论宣传包装自己,一定要有很拉风很吸引人的口号,比如不生病的智慧”“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然后多在生活智慧秀之类的娱乐节目现身,赚取媒体关注度,身价就会水涨船高……这几个步骤看似荒谬,实则木三分,对当前的养生热具有拨云雾见青天的警醒作用。

薄三郎《接吻会传染病菌吗?》(《健康流言终结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与前面提到的《接吻·性爱与健康》可以相互参照。先用几则国外趣闻引出话题,指出接吻确实可能传染病菌;又以NBA球星为例,介绍所谓接吻病的来龙去脉;然后分析了乙肝与艾滋病能否通过接吻传播;最后得出结论:总之,接吻虽好,谨慎为上:别在错误的事件、地点亲吻错误的对象。文笔较《接吻·性爱与健康》更加轻松幽默,如谈到接吻可能传染时说道:恰如一则流感预防诀窍所言:不接吻,不拥抱,男女见面光傻笑。令人忍俊不禁。

总之,科学松鼠会的横空出世,可谓顺应时势而生,体现了网络时代对科学文艺创作的冲击作用,为科学小品风格的转型提供了一种新路径。在官方机构公信力频遭挑战、专家被讥为砖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年轻人采取网友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自己之所学、解众人之所惑,无疑给科普界带来一股新鲜空气。【文章选自《百年中国优秀科学小品赏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姚义贤、陈晓红、李正伟)】

 
上一篇:医学健康类科学小品赏析(1949—1979年)
下一篇:论科学小品文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