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武器与国防类科学小品百年回眸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李朝晖     发表时间:2023-04-18     阅读次数:    


科学小品作为散文之一种,始于19349月创办的《太白》半月刊。该刊主编陈望道独出心裁地创设了科学小品专栏。何谓科学小品,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有人说: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说明文。其实,科学小品还有更深刻的内涵。程民认为:科学小品作为科普说明文与散文小品的后代,从内容、形式、语言直至作品的思想蕴意、审美情趣等,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

科学小品的独特追求是什么?科学小品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使命。华道一认为,科学小品最大的意义还在大众教育上面。第一能够激发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第二在于传授一种活的科学知识,从而引导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里去(华道一.科学小品与大众教育【J.太白,193511):4—6.。中国科学小品的创始人之一柳先生在《论科学小品》一文指出: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达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科普作家周作人说:所谓科学小品该是内容说科学而有文章之美者,若本是写文章而用了自然史的题材或以科学的人生观写文章,那似乎还只是文章罢了。著名科学小品作家高士其则说:科学小品,是科学文学的一个品种,是科学普及作品中的轻骑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裁。(《点燃理想和希望之灯》)

由以上可以看出,科学小品是科学与文学(小品文)联姻的产物。科学小品利用文学笔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内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使读者在阅读中能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得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科学小品曾成为人们喜闻乐的写作、阅读方面的科普读物。对于如何创作科学小品,柳先生言:在题材方面,那是最自由不过的,只要与大众生活密切地保着联,无论就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拣取一小片来描写都可以。真是从苍蝇之微到宇宙之大。但它的任务是纠正常识的错误,严正的科学的解说。不能歪曲,不应隐蔽。同时,他要放弃科学家的语言,极力采用大众常用的语汇。不要过于森严庄重,要平凡得使大众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而是说自己生活周围所熟习的闲话。还应加上一点幽默,尽量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柳.论科学小品【J.太白,19341):8—9.

由此可见,科学小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章和科普短文。一般的科普文章和科普短文多为说明性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虽然科学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题都是科学,但是科学小品是美文,体现了科学逻辑和文学艺术有机结合。科学小品的特点也较明显。其一,科学性是科学小品的基石。其二,文学性是科学小品的灵魂。科学小品不仅要写得通俗易懂,而且要妙趣横生,使科学变成一种易为公众接受的兴味盎然的东西。其三,科学小品要。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因属小品文,篇幅均较为短小;二是受篇幅限制,题材选取均着眼于事物,以小见大。最后,科学小品要富有新意,能给人以启迪,同时内容选择要贴近大众,贴近生活。

以上论述为评判科学小品的标准,也是搜寻自科学小品诞生之日起至今的所有科学小品文涉及武器与国防内容的科学小品的标准。作者发现,科学小品自20世纪30—40年代的蓬勃发展,诞生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小品。但是具体到武器与国防部分,优秀的科学小品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作者认为存在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小品自诞生之日起,就追求其大众化教育的使命,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武器与国防相对普通大众而言,距离其生活较远,大众对其兴趣相对较弱,致使其影响力和生命力都受到影响。二是相对其他的科技知识而言,政府不鼓励大众积极学习武器和国防的科技知识(也没有这样的现实需要),这也影响到了读者和创作者的兴趣和热情。三是大部分武器和国防的应用科技并非其所特有,这些科技同样可以应用于民用,如物理、化学、生物、航空与航天、电子与信息等,而这些领域的科学小品受众明显多于武器和国防,题材更加广泛,涉及高新尖端技术保密的程度也较武器和国防低得多。四是武器系统包含的科技知识往往包罗万象,用说明性的科普文章和科普短文的体例撰写则较为方便,这样可以把武器的性能、作用等向大众描述清楚;而用科学小品形式,往往只能撷取一枝一叶,需要作者具有真知识、真认识,能够做到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其难度远甚于撰写科普短文。这几方面的综合影响,使得百年来优秀的武器和国防科学小品屈指可数。(本文所列举的科学小品文,仅限于作者个人能力所及。作者相信仍有一些优秀的关于武器和国防题材的军事科学小品散落于外,但作者无进一步渠道和手段能够将其纳入本次赏析,某些科学小品佳作也可能因为作者个人的选择标准,将其视为科普文章或是科普短文而未纳入赏析范围。总而言之,本次赏析的挂漏遗缺在所难免,作者在此致歉。)

事实上,武器与国防科学小品的创作与其他科学小品的创作始于同一时期。艾思奇于1934年发表于《读书生活》第1卷第3期的《谈潜水艇》就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文。作者以当时报纸上的热门报道——“伦敦海军预备谈话作为引言,展开话题。通过潜水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用,向大众说明帝国主义战争的真正面目——为了经济利益。然后,作者开始讲述潜水艇的功能原理和制造技术。通过说明当时科学技术只能使潜水艇潜一定深度的事实告诉大众一个哲学真理,即一切事物的性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可能保持不变。同时,通过潜水艇武器系统配置面临的两难,告诉大众,世界上的事物没有绝对能的,有其长必有其短。最后,作者通过帝国主义拥有成队的潜水艇、被压迫得半殖民地做梦也不能拥有潜水艇,气的少数人可以坐飞机行、穷百姓只好用两脚走路。这是社会的不平等,也是亟待要解决的不平等。

此后,优秀的武器和国防科学小品一度难觅踪迹。到了解放时期及其前夕,解放区的《解放日报》《中国青年》以及在国统区出版《新华日报》都很重视科普宣传。这两报一刊成了解放区科学小品创作的主阵地,成了普及科学、普及大众文化并以此来配合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武器。一些优秀的武器和国防相关的科学小品又开始零星见诸报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科学小品文《直升飞机》(原文载于1944112日延安《解放日报》第4版。1941916日《解放日报》改为对开四版,其第4版开辟了半个版面的《文艺》专刊。作为综合性的副刊版,改版以后其内容由过去偏重文艺逐步扩展到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音乐、美术、教育、党建、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栏目也由偏重文艺的单一性到体现副刊的综合性,强化了大众文化普及意识。注重了读者、作者和编者间的交流,使副刊各专栏真正成为繁荣文艺创作、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普及文化知识的园地。)作者生动地介绍了直升机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用途和优势之后,展望直升飞机是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的。直升飞机可能在交通事业上引起新的革命,人类生活也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现规范用语为直升机——出版者注)

《掷弹筒》是一篇描写解放区自主生产掷弹筒的科学小品文。(原文载于1945114日延安《解放日报》第4版。)文章介绍,因为制作原料钢的缺乏,陕甘宁边区自创使用土铁制造掷弹筒。文章在介绍完掷弹筒的科学原理后,特别说明使用土铁制造的掷弹筒射程远大于用钢制作的掷弹筒。从制造掷弹筒,可以看出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创造性和克服困难的本领。《原子弹》是温济泽的另一篇科学小品文(原文载于1949年《中国青年》第7期。)作者围绕原子弹能否吓住人这个问题展开。作者首先给大家介绍了原子弹是一种什么炸弹,其威力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强大,同时也有办法可以防御其攻击。另外,原子弹不只美国一个国家会制造,不再是可居的奇货。因此,战争贩子幻想拿原子弹吓唬人,这是非常愚蠢可笑的。”“任何武器都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胜利,对于战争胜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战争的性质,是使用武器的人。并辅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例子说明。文章最后指出,原子弹的威力绝对吓不倒争取和平的人民;我们相信:全世界争取和平的人民的团结力量,一定可以制止新的战争。

《坦克的摇篮时代》(原文载于1949216日《开明少年》第14期。)全面地介绍了坦克的发展脉络。作者首先告诉读者,类似坦克这种攻防兼备的武器,其制造思想和技术不是一天发展起来的,而是从古以来不断地发明,累积到了现代工业发展,坦克才真正出现在战场上了。作者认为,躲身在穿不透的装备后面以防御敌人的武器,兼用接近敌人,使自己的武器能够杀伤敌人的念头早就有之,如中古时代全身披挂盔甲的骑士。现代坦克发明的戏剧性让人们懂得因时因地的重要性。具有过于超前想法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疯子。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具备了,才可能真正开始一项创新性的研究。如产生坦克的可能性,只有在汽车制造有了大的发展后才能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坦克被真正制造出来,此时距离无限轨道发明专利的申请已经过去了近150年。

1949年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的人们科学与民主精神昂扬,迎来了科学小品突飞猛进地发展。这一时期的科学小品对自然与科学的描述,不仅充满了热忱和辩证思维,而且精雕细刻。但是,由于此段时期全国的百废待兴,全国都被倡导致力于发展工农业生产,武器和国防科技处于一个相对被忽视的地位。科学小品大都关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较少关注武器和国防科技。随着文化大革命爆发,科学与民主精神的被扼杀,形成了十年大沉寂。

粉碎了四人帮之后,科学文艺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学小品又开始了新的发展。武器和国防的科学小品也重新进入大众野。《预警机剖析》(原文载于1978年《航空知识》第2期。)生动地剖析了预警机的科学原理和应用技术。文章首先告诉我们,飞机也是爱美的,但是预警机却与众不同,偏要背上一个大圆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反差呢?作者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然后,作者带领读者慢慢走进预警机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功能作用。整篇文章生动有趣,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有机结合,读者轻松之间就了解了预警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9805月,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光明日报》516日刊登了《洲际导弹自述》(原文载于1980516日《光明日报》。)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洲际导弹的特点和作用。“19578月,我在苏联出世。消息传开,曾经使全世界为之轰动,因为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战略武器。从那以后,我就成了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场上的第一号种子选手。文章生动活泼地开头,立刻就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作者接着介绍了洲际导弹家族的成员组成、机械结构、制导系统、功能特色、发射方式、优势和不足。整篇文章拟人化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趣味十足。如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人们赋予我分头术,最多时我可以带上八到十个子弹头。

百舌鸟自鸣》是一篇采用拟人化手法介绍反雷达导弹的科学小品文(原文载于1987年《中国民兵》第4期。)文章以百舌鸟比拟反雷达导弹,形象生动。作者先以抓人化的表现形式,介绍我——百舌鸟的战争历史,使读者急于知道百舌鸟究竟是什么神器。自我介绍完毕之后,读书虽然知道了百舌鸟是反雷达导弹,但是仍然对反雷达导弹的发展历史和战斗能力很感兴趣。于是,作者简要介绍了的研制经历,重点介绍的性能、的致命弱点、家族的更新换代。一切由娓娓道来,最后希望天下战乱消除,我辈及我之同族们用辞武库,投胎转世,化作真正的百舌鸟,翱翔于蔚蓝长空,共为人类和平讴歌起舞。

通常战斗机都穿着一身银白色的外衣,这是因为银白色很容易与天空融为一体,人们用眼睛不容易发现它。但是,也有一些战斗机却不穿银白色的外衣,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读到此处,读者十分急切想知道为什么。《战斗机的奇装异服(原文载于1996年《兵器知识》第12期。)接下来给大家解释了战斗机为什么要穿奇装异服。一些战斗机穿上节日的彩衣,庆祝部队的节日;平时战斗机穿上一身彩衣是根据作战的需要而定的;一些国家把蓝色的涂装作为战斗机的腹部涂装,使其不易被肉眼发现;一些战斗机机身上涂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可让人产生视觉误差,误认为是别的飞行物。这些解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最后,作者总结道,给战斗机穿上一件什么样的外衣,看似简单,细说起来还大有学问呢!读者至此会心一笑。

《使人神魂颠倒的失能剂》(原文载于1998年《军事文摘》第3期。)从日本电影《追捕》的情节进入,让读者对失能剂的神奇功能感到好奇,想了解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事。接着,作者从美军一只大花猫见了小白鼠吓得直哆嗦的反常实验,引出美军装备的失能性毒剂——毕兹。然后介绍了毕兹的化学性能、药物作用原理与效果。作者最后说失能剂较易防护,治疗也很简单,消除读者对失能剂的恐惧心理。文章一气呵成,既让读者感受了失能剂的神奇功能,也让读者明白无需恐惧。

飞机是如何保证沿正确航向飞行的呢?轮船是如何保证顺利到达万里之遥的目的地的呢?就这样,读者被带进了《导航星显神通》。原文载于199949日《中国中学生报》。)作者接下来向读者详细介绍了美国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取代了无线电导航系统,解决了战争中最大问题之——精确定位问题,可使武器提高命中率,使部队大大提高作战效率。文章最后介绍,全球定位系统已从军事应用扩展到民用,对我国科学考察提供了重要帮助。

隐形蝙蝠与制导导弹》原文载于199952日《少年报》(初中版)。)介绍了美国B-2隐形轰炸机和导弹。文章以黑蝙蝠隐喻隐形的B-2轰炸机。作者从B-2轰炸机的参与轰炸南联盟开始,介绍B-2轰炸机是一种战略突防轰炸机,是一直先进的隐形轰炸机,是一个空中庞然大物,因机身下表涂有黑漆,而有黑蝙蝠之称。南斯拉夫之行是其首次实战。同时参与试验的还有一种新奇的炸弹——利用惯性制导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控制的卫星制导炸弹。这几篇科学小品文,内容短小精悍,语言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使读者在阅读中能活跃思维、开阔视野、获得科学知识。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小品继续呈现萎缩的迹象,特别是武器和国防方面的军事科学小品。考察其原因,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相关科学新闻的大量涌现,取代了科学小品的知识成分,而在一个大家都匆忙赶路的发展时期,人们已然没有兴趣去体会科学小品的文艺性,不需要借助文艺达到我们修身养性的目的。然而值得欣喜的是,一大批业余的科普作家、年轻的博士和研究人员利用网络优势(如论坛、博客),写作同样是贴近公众贴近生活的科学小品。使人们相信,科学小品没有死,它正在复活。虽然,目前有关武器和国防方面的军事科学小品仍然是少之又少。【文章选自《百年中国优秀科学小品赏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姚义贤、陈晓红、李正伟)】

 
上一篇:大型环保科普图书《人与海》策划分享
下一篇:灾难与防护类科学小品赏析(1949年前)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